近日由團省委、省委宣傳部、省委文明辦、省委政法委、省委網信辦、省委軍民融合辦、省委直屬機關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科技廳、省國資委、省青聯等單位共同舉辦的第十屆“‘中國夢·青年志’——尋找身邊的陜西好青年”主題活動結果揭曉。經推報、初選、復核、展示、評審等環節,我校設計與藝術學院(絲路文化與傳播學院)2021級在讀博士研究生張建華榮獲“陜西好青年”個人,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宣講團榮獲“陜西好青年”集體。

據悉,第十屆“‘中國夢·青年志’——尋找身邊的陜西好青年”主題活動自2022年9月啟動以來,旨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挖掘、選樹、宣傳可親可信可學的向上向善陜西好青年,通過廣泛開展事跡分享、報告宣傳、產品傳播等形式,不斷增強青少年學習典型的參與性、互動性和實踐性,用真人、真事、真情,激勵全省青少年在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中貢獻青春力量。本次活動共評選出愛崗敬業、創新創業、鄉村振興、勤學上進、崇德守信、網絡文明、平安正義7個類別的“陜西好青年”個人70名、集體30個。
自2022年9月份開始,校團委積極宣傳,在學校全團大力挖掘優秀典型人物和集體。按照個人報名、評委會遴選做好推薦工作。校團委將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好青年(集體)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多種形式,講述科大學子青春奮斗故事,分享青春感悟,廣泛宣傳好青年(集體)優秀事跡,影響帶動科大青年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為實現“科大夢”貢獻青春力量。
新聞小貼士:
張建華,女,漢族,1993年6月生,中共黨員,陜西科技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不負韶華,不負己,她在學習生活中不斷突破自己,勇于拼搏,團結同學,把實現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腳踏實地的奮斗上,積極投身于西部鄉村振興事業中,多次參與陜西省設計扶貧需求調研工作,赴陜西省9市,26個縣,63個村落開展田野調研。兩年內完成了20余萬字《陜西省設計扶貧需求調研報告》,成果被陜西省工信廳、陜西省農業廳、安康市工信局、安康市人社局采納,為陜西乃至全國藝術類高校科研工作與地方需求結合提供新視野,事跡受到cctv、學習強國、陜西衛視等多家媒體報道。科研扎實,目前已發表CSSCI和北大核心學術論文共2篇,參與各類比賽,獲得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金獎1項銀獎2項,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家金獎,第六屆/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銀獎2項,第八屆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國家二等獎,第五屆全國移動互聯創新大賽國家一等獎等20余項國家級獎項及陜西省第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調研報告一等獎。個人獲得團中央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陜西省教育廳“優秀畢業生”等榮譽。
陜西科技大學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宣講團現有人員52名,其中35歲以下人員52名,黨員11名,團員41名,集體致力于挖掘珍貴紅色歷史素材,傳播中國優秀紅色文化。7年來,通過對音頻、視頻進行再創作,迅速搶救、還原修復了大量珍貴紅色文化資源。團隊累計開展4項內容、12項計劃,當前修復共145個歷史場景、6380個歷史畫面,還原了1876余位烈士的完整素材,制作了690部專題視頻,74部專題電影。參與修復《長津湖》《理想照耀中國》等大型題材影像素材部分,完整制作《榜樣,你好》等累計95個系列的紅色文化傳播視頻。團隊成果在新媒體應用與基層渠道建設傳播過程中產生了積極的教育傳播影響,見證了18600+黨員、67400+團員、129000+少先隊員傳承的英雄烈士拼搏奮斗的時代精神與紅色基因。團隊以話題帶動熱點,微博累計話題“敢教日月換新天”、“新時代洪流”等參與人數共950W+,視頻點擊量95億。并有幸受到CCTV、學習強國、光明日報等權威主流媒體的230余次報道。曾榮獲團中央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省政府“陜西省第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榮譽。
(核稿:李鵬 編輯: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