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暑期我校60余支“三下鄉”社會實踐隊伍圍繞“非遺文化青年保護行動”“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青年作為行動”“推進鄉村振興青年賦能行動”“傳承精神譜系青年宣講活動”“民族團結青年實踐行動”“生態環保青年擔當行動”等七大行動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連日來,社會實踐團隊走進鄉土中國深處,在“自找苦吃”中收獲“青春甘甜”。科大學子或腳踏田間阡陌,感受沃野芳香;或深入企業一線,在生產實踐中體悟勞動的意義;或下沉社區,不斷賦能基層治理的完善……他們用辛勤與汗水在祖國大地書寫著青春答卷。
電子信息與人工智能學院
為積極響應團中央關于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號召,順應歷史發展潮流,以大學生為主體,助力鄉村振興。陜西科技大學赴漢中寧強縣雙百果村“牽手計劃”實踐團于7月13日走村入戶,展開深入調研。實踐隊員們被村民們堅韌的意志和樂觀的心態深深打動,激勵著隊員們為鄉村振興事業不斷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7月22日,電智學院“星漢何燦爛,奔赴向延安”暑期社會實踐團奔赴陜西省延安市楊家嶺革命舊址開展“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實踐活動。

設計與藝術學院(絲路文化與傳播學院)
陜西科技大學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服務隊在暑期走進湖南,以“紅色沃土——扎根老區述變遷”“山谷回響——經典朗誦續新篇”等主題開展實踐活動,走訪慰問了多名退伍老兵、老黨員,為山村的孩子帶來了一堂堂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字課堂,最后,團隊舉辦了“山谷朗誦會”,孩童們的表演深深打動了服務隊的每一位成員,如此也更加堅定了大家后期繼續將實踐活動扎根于此的決心與信心。

碩果實踐團于7月6日來到銅川市印臺區開展課題調研、電商直播、鄉村振興紀錄片拍攝的社會實踐,開啟了連續第5年助農實踐的新征程。實踐團隊赴陳爐古鎮、濟陽村蔬菜大棚等地繼續開展沉浸式助農直播和鄉村振興課題調研。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對時下電商帶動鄉村振興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讓設藝學子對如何運用自身設計賦能鄉村振興的問題有了深入思考。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7月10日,陜西科技大學“鹮保大計”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出征抵達寶雞市千陽縣千湖國家濕地公園。為了解朱鹮生存現狀及進一步推動朱鹮保護行動,團隊深入實地科考為朱鹮保護工作,深入實地考察,親身體驗,采集朱鹮棲息水質和土壤樣品,后期將在實驗室開展樣品檢測分析,為朱鹮保護工作提供針對性建議。

環水以心·環夢相行實踐團依托校企結合的實踐方式,致力于當前社會環境保護,選擇聚焦污水處理,遠赴岳陽,走向實踐,到城鎮污水處理廠參觀學習智慧水務一體化控制系統,拍攝小型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介紹紀錄片,實實在在地對廠內的運營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更加明確了實地學習的方法,感受到了實踐的魅力。

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柔性電子學院)
8月,11名學生組成“探秦嶺北麓,護大秦之水”社會實踐團隊來到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潏河,開展為期五天的檢測活動,調查河流水污染情況,進行水質檢測,并積極宣傳水資源保護相關知識。

7月,陜西科技大學非遺尋跡社會實踐團前往西安市碑林區、雁塔區、鄠邑區等地開展以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經過初步調研,加深了對陜西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現狀的認知,更堅定了繼續為非遺文化的發展貢獻青年力量的信念。

(核稿:李鵬 編輯: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