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科大,走向未來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我校持續推進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2017年至今累計招收培養來自46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留學生近400人,其中碩博研究生占比55%,多數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48.5%的碩士畢業生被國內外高校錄取繼續攻讀博士學位,80%的博士畢業生進入國內外高校的博士后流動站。
隨著中亞國家交流交往的持續深入,越來越多來自中亞五國的青年選擇到中國留學。我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立足培養知華、友華、愛華的懂漢語、會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我校積極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建設需求的課程體系,加強實踐環節,保證學生實習、社會實踐的有效性。此外,學校提供的書法、剪紙、太極等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備受留學生歡迎,讓他們在體驗中增進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幫助學生成為為社會,甚至整個亞洲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新時代留學生。
在陜西科技大學,有一群優秀的來華留學生追光前行,他們循光而往,向陽而生,每一位畢業生的成長都與母校的發展相依相伴,同學們既是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的受益者,也是科大事業發展的貢獻者和見證者。每一屆畢業生中,都有優秀學子,他們之中有的成績優異,在各類大賽和校園文化活動中斬獲頗豐;有的醉心學海科研,在求學深造的道路上破浪前行。今天讓我們走近哈薩克斯坦籍留學生DYUSSENOVA AINUR(中文名:愛琳)的求學故事。
導師陳慶彩(左一)、留學生愛琳(右一)在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會上
克服了全球疫情所帶來的阻礙,經歷了漫長的求學之路,愛琳于2023年圓滿完成學業、順利獲得博士學位。
西安市未央區大氣污染治理技術支撐團隊(第一排右三為愛琳)
2019年,愛琳被錄取為我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資源與化工博士生,師從陳慶彩教授。她學習努力,熱愛科研,在學術上表現優異,積極參加國際會議和社會實踐活動,是未央區大氣污染治理技術支撐團隊一員。她始終致力于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同時深入地了解中國,鍛煉了自己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我校高質量的博士課程設置夯實了她的理論基礎,并借此參與到了導師陳慶彩教授的科研項目中。在陳老師團隊每周的學術交流會上,愛琳與中國博士生互通研究成果,相互取長補短,極大地拓展了她的研究思路,為她撰寫高質量論文打下堅實基礎。在陳老師的悉心指導和自身努力下,愛琳深入研究大氣污染環境影響與綜合治理,在環境領域頂級期刊、自然指數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IF=11.357)上發表了題為“中國西北大型城市大氣顆粒物環境暴露風險”的研究論文,對大氣PM2.5以及健康風險物質的來源進行了詳細解析,根據結果提出了針對西安地區空氣健康危害消減的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在環境領域國際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IF=8.431)上發表了關于“管控措施對西安空氣質量影響”的成果。該研究對于認識大氣污染健康危害、做好個人健康防護,以及西安地區的大氣污染治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愛琳希望,在畢業后能夠繼續致力于中哈兩國環境保護領域合作,為兩國友好交流和經濟綠色發展做出貢獻。我校留學生們也紛紛表示,在中國所學的專業知識將成為未來就業的優勢,他們期待未來中國和中亞國家能夠展開更多合作,更期待自己成為賡續千年絲路友誼的“新使者”。
我校將繼續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大力開展來華留學教育,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專業知識和跨文化溝通合作能力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
(核稿:張素風 編輯:劉倩)
上一條:我校圖書館在第一批省級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評估中獲得優秀 下一條:2023年我校授權國際專利增長160%,首次獲得法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