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陜西省環境科學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在西安召開,我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碳中和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郭軍康教授等13位會員和來自全省各地市高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門和相關企業等近140名會員代表參加了會議。

我校代表(右一)參加授牌儀式
同期召開第一次理事會議中,經理事會提名和表決,我校環境學院當選為陜西省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單位,郭軍康教授當選陜西省環境科學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傳義、王家宏和陳慶彩等當選陜西省環境科學學會第六屆理事。
近年來,環境學院主動服務國家和地方戰略需求,成為推動地方和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特色學院。環境學院參與建設的“陜西秦嶺站(森林)”入選首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先后與“浐灞國家濕地公園”和“洋縣朱鹮國家自然保護區”等建立產學研實踐基地;榮獲第十一屆母親河獎“綠色項目獎”1項,學院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環保部科技一等獎和三等獎3項、省部級科學技術和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6項、制訂國家行業和省級各類技術規范和標準10余項,學院連續5年獲得團省委“秦嶺生態科學考察項目”優秀項目獎、2022年入選“朱鹮保護國家創新聯盟”理事單位、2023年入選“國家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協同創新聯盟”等。截至目前,學院共完成13項土壤污染修復和廢棄物資源化技術服務與推廣示范,服務企業400余家,成果轉化與工程推廣300余項、工業源VOCs處置技術服務與推廣20余項、環境新興污染物光電催化降解技術服務與推廣10余項。先后有10余項成果入駐秦創原平臺,并與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陜西榆能集團等20余家重點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
環境學院將以此次當選為契機,發揚“三創兩遷”精神,恪守“至誠至博”校訓,為建設美麗中國和美麗陜西做出更大貢獻。
新聞小貼士:
陜西省環境科學學會成立于1980年,是陜西省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科技社會團體,是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科普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同時也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環境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是環境保護事業和創新體系的重要社會力量。學會以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中心,推動環保科技創新,改善環境質量。主要開展學術交流、環境科普、科研成果評價、技術培訓與咨詢服務、科技人才評價等工作。近年來,學會多次組織舉辦大型科技學術交流活動、舉行環境管理業務培訓、進行科技成果評價服務等工作,不斷拓展學會工作的寬度和廣度,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學會的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了增強,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2021年被省科協評定為“三星級學會”。
(核稿:陳慶彩 編輯: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