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n id="uwm0e"><center id="uwm0e"></center></dfn>
    科大新聞

    【學科建設大家談】劉宗明:以絲路文化傳播為核心,探索西部設計學科特色發展新路徑

    2024-11-20 11:08 文/新聞辦 雷超 點擊:[]

    編者按:今年年初,學校召開第三次黨代會。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聚力實施“學科內涵蓄勢行動”,牢牢堅持學科建設龍頭地位不動搖,努力構建并形成“基礎學科新學院、特色學科新方向、數字信息智能新產業交叉學科新集群服務陜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輕工行業、‘一帶一路國家新根據地”的“四新”發展格局。一年來,各學科聚焦內涵、奮楫揚帆,在“一流”建設的道路上蓄勢前行。學校第三次黨代會召開一周年將臨之際,學校新聞辦公室記者對話各學院院長,設立【學科建設大家談】新聞欄目,以訪談形式盤點個人及學院代表性學術成果,厘清本學科發展思路,謀劃學院未來發展新路徑。

    記者劉院長,您好!我是學校新聞辦記者雷超,很榮幸能夠邀請到您參加學校“學科建設大家談”欄目。最近,在陜西渭南召開的2024“一帶一路”印刷包裝產業發展大會上,您代表我校設計與藝術學院發表主旨演講,引起強烈反響。新華社等重量級媒體對學校的精彩“亮相”進行了深度報道。您作為親歷者,能談一下當時會議的一些情況嗎?

    劉宗明:這次論壇可以說是全國包裝行業的一次盛會,匯聚了行業內的眾多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會議的主題是“綠色包裝下的數字印刷產業發展”。我有幸受邀在會上發表了題為《 以科技創新賦能印包產業“蝶變”》的主旨演講,圍繞“包裝+文化+技術”,深入探討如何以科技創新賦能,推動印包產業“蝶變”。主要就是讓大家跳出“傳統包裝”思維,通過賦予品牌深厚文化內涵,以科技手段為產品創新賦能。當然,參加這次會議更多的是收獲,尤其是加深了我們對綠色包裝、科技包裝內涵的理解,不斷激發我們催生更多、更成熟、更富有創意的設計思路。比如,一些像水晶餅、花饃、柿子餅等陜西特色小吃的包裝,我們可以將科學包裝、綠色包裝的理念與非遺產品結合起來,充分挖掘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元素,讓消費者因為某個包裝元素而記住了陜西的某項非遺,從而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

    大家都知道,我們陜西是文化大省,特別是渭南地區更是人文薈萃。比如,在全省80余項非遺項目中,渭南就擁有多達12項。長期以來,我們與渭南市就建立了深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此前,設藝學院與渭南市博物館合作,設計了80多套文創產品,其中有50多項被采用并進行了轉化,成功打造了多個“爆款”文創產品。這些文創產品不僅讓博物館“火”了起來,同時也讓老百姓、讓游客感受到非遺帶來的生活樂趣和欣賞品味。也提前跟大家透露一下,前段時間校館雙方又進一步達成了關于綠色包裝、服裝設計項目等方面的合作協議,并決定明年在渭南市博物館舉行學校服裝畢業作品秀活動。

    記者:劉院長,您是我校1997級校友,畢業后在南方高校工作二十多年,現在又回校擔任設計與藝術學院院長,請您談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劉宗明:今年是我回母校任職的第三個年頭。我是西北輕工業學院(陜西科技大學前身)工業設計專業97級本科生,畢業時因為種種原因未能留校工作,后來到湖南工業大學任教。參加工作20多年來,我一直關心著母校的發展,以前在各類學術會議上見到母校的領導和老師,總是倍感親切。2022年,學校組織招聘設計與藝術學院院長,學校領導和老院長詹秦川教授都向我發出了邀請。當時南方高校的經濟待遇相對來說高一點,自然環境、學術環境、生活環境也都比較適應。但是思慮再三,我還是毅然決定回到母校。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因為覺得對母校不能講太多條件,我們的“三創兩遷”精神中也提到扎根西部、服務社會,我想作為校友,首先應該踐行這一條。二是因為我覺得陜西具有肥沃的文化土壤,可挖掘研究的文化項目多,大有可為。三是因為我校設計學科深厚的學科底蘊和強勁的發展勢頭,學校設計學科當時剛獲批一級學科博士點,還要繼續往前走,迫切地需要融合全國設計學學術資源,我覺得我還能發揮一點微薄的作用。

    記者:回母校兩年多以來,您和團隊在學術、科研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一些什么樣的標志性成果?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

    劉宗明:我們目前的工作大致分為兩個板塊。

    第一個是民族傳統技藝的設計創新。我們以之前開展的非遺瑤繡項目實踐研究為基礎,轉向陜西澄城刺繡、西秦刺繡等非遺項目的研究。這幾個項目聚焦絲路非遺傳承與設計創新,在非遺工藝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先后申報并完成了2項國家藝術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項目、1項陜西省高校青年創新團隊項目。在國際期刊《裝飾》《藝術百家》等SCI一區、CSSCI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和作品40余篇。

    藝術來源于人民。我們的工作也始終圍繞這一理念展開。早在2019年,我們團隊便踏上了“南嶺民族走廊”瑤繡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之旅。瑤繡是南嶺民族走廊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其中尤以湖南花瑤服飾最富特色。研究過程中,我們團隊以國家級非遺——瑤族挑花刺繡為載體,申報完成了國家藝術基金“挑花映期許”項目,收獲了良好的口碑和展出效果。來陜后,我們延續瑤繡項目的經驗,致力于陜西本地非遺刺繡項目的保護研究,成功申報多個國家級項目。比如,2023年國家社科基金“多元一體視角下中國瑤族刺繡技藝的生成邏輯及創新發展研究”項目和2024年國家藝術基金“新時代西部地區特色文旅融合產品創新設計人才培訓”項目,通過刺繡這個“小切口”,打開了絲路非遺文化保護大格局。2024年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聚焦澄城刺繡、西秦刺繡(千陽)、剪紙、考古等文化遺產,致力于選拔非遺傳承人才,推動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第二個是工業設計產品的研發落地這兩年,我們團隊堅持設計賦能,以產教融合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構建產創+賽創+專創“三創融通”產教融合模式,把論文課科研成果寫在三秦大地上,助力西部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團隊主導了中國兵器工業江麓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業委托的工業設計項目。比如,完成了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下屬單位委托設計的“滑移裝載機”等一系列產品。設計作品先后榮獲國際紅點產品設計獎2項、INNODESIGN銅獎、IDA銀獎、中國好設計創意獎2項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與安康市合作連續開展了三屆毛絨玩具設計大賽暨文化產業論壇,建設了安康文化創意設計專家工作站,產出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創產品,有效助力安康市打造“中國毛絨玩具產業新都”新名片,擦亮安康毛絨玩具品牌。

    以上這兩個板塊都是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的直接體現,更是助力陜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增強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國際文化影響力的生動實踐。

    記者:最近幾年,我校設計學成為全國同類學科中的一匹“黑馬”,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您作為設計學科的領頭人,這段時間您認為辦成的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么?

    劉宗明:我想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就是成功申報設計學科專業博士點。作為全國首批拿到設計學專博的8所院校之一,標志著我們的學科實力取得了質的飛躍。當然,這個過程我們的老師、同學也付出了及其艱辛的努力。比如,為了讓更多專家學者了解我們學校,我們不放過任何一次宣傳介紹設計學科的機會。就拿我個人來講,但凡有機會外出作講座、報告,參加學術會議,我都會詳細介紹咱們的設計學科。特別是突出學校老牌工業設計特色、展現陜西絲路文化資源優勢、展示在文旅產業方面的貢獻,讓學界認識到陜科大,了解陜科大設計學科,肯定陜科大設計學科的發展成績。

    這幾年學院的科研實力也在迅猛發展,國家級項目、教育部項目都是成倍增加。尤其是近兩年來,學院每年獲批的國家級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數量、質量都走在了全國前列。去年我們獲批包括科技部項目、重大項目子課題、博士后創新人才計劃項目等各類項目11項。

    記者:當前,廣大師生、校友乃至全國設計學領域都對我校設計學科寄予很大關注和期待,關于設計學科的未來發展,您有什么思考和打算?

    劉宗明:2018年,學校獲批設計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學術界反響很大、期望值很高。但同時,也有許多學者認為我校設計學科在內涵建設方面還存在師資力量不強、科研項目較少、行業影響力還不夠以及平臺建設較薄弱等短板弱項。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科內涵,我們未來將重點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一是打造一支結構合理、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目前,學院師資隊伍存在陜西本土人才偏多、來源單一,結構不合理、高層次人才缺乏、人才梯隊建設不齊整,學緣結構不均衡、偏重于部分地區和高校等問題。接下來,我們將重點從東南沿海地區引進部分中高層次人才,推動教師隊伍結構更合理,真正讓人才水平代表全國“前八強”水平。去年,我們引進了1名教授,2名青年博士。今年,我們還要加大力度,計劃引進4名教授級人才,都將充分考慮改善學緣結構、優化學歷結構等目的。

    二是聚焦國家所需、行業所向扎實推動學科交叉融合。聚焦學科“硬指標”,不斷提升學科與科研實力。充分依托輕工學科群優勢促進藝、工學科深度融合,融合設計、材料、食品、輕工等學科,多維度探索驅動設計學科交叉融合新路徑。比如,學校張美云教授團隊研究的芳綸紙技術,能幫助我們在包裝方面做減量化設計,做很多材料的替代設計,產出更多既富有陜科大特色,又富有時代創新科技的產品。這樣,我們就有可能實現輕工學科群的閉環思考。

    三是堅持扎根西部、服務三秦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做到“頂天立地”做科研。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進一步落實學校“一院一市”“一院一區”(即學校一個學院學科專業對接服務陜西一個地市、西安一個區縣主導產業)校地合作機制,推動實現學科聯動、校企聯動的“政校企行”四維驅動,使我校設計學科成為推動產業發展轉型新動能的動力源。同時,我們還要充分利用陜西豐富文化資源,依托前期研究基礎,繼續在文物活化、文旅設計、非遺傳承等領域開展深入研究,進一步提升學科的影響力。

    四是加強對外交流、開拓學術視野提升學科的影響力。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加強校內、校外乃至國際交流是持續開拓師生學術視野、擴大我們學科影響力的重要路徑。未來,我們要派出更多的老師、學生參加各類國內外學術和實踐交流活動,參與甚至主導絲路沿線非遺傳承與設計創新,傳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文化影響力,將民族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相融合,為絲路文旅產業注入活力,促進文化繁榮與文化的國際傳播。

    五是堅持立德樹人、實踐育人打造西部人才培養高地。圍繞絲路文化傳承、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領域,努力構建產學研創一體的“雙創育人工作機制。比如,聚焦絲路非遺保護與利用、數智文旅新場景體驗、鞋服行業標準與大數據平臺、設計關鍵技術與工程等方面形成鮮明特色,構建“思政領航·多翼聯動”“大思政育人格局,打造西部設計領軍人才培養高地,讓我們的設計學科成為全國設計類人才培養的搖籃。

    (終審:李萌 核稿:林梅 編輯:雷超)

    上一條:我校學生作品獲“良渚杯”首屆大學生廉潔文化藝術大賽最高獎項 下一條:延安大學來校調研交流

    国产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xxxxbbbb国产精品| 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第一页爽爽影院|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国产嫩草|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美利坚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观看|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又爽又黄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先锋影音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2021在线观看| 2021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91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freesexvideos精品老师毛多| 精品国产成a人在线观看|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图片| 99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99热精品这里久久精品| 亚洲永久精品ww47|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亚洲国产精品13p| 精品福利一区3d动漫|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 91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7777|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