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相繼召開,為全國和我省高校在新形勢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我校于3月3日召開學習貫徹中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專題培訓會議。現開設【聚焦思政工作】專欄,推進中省思政工作會議精神的學習宣傳,報道我校各單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提高認識,凝聚共識,為加強和改進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雷鋒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將其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也應當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必修基本功。雷鋒精神如三月春風拂過中華大地,溫暖而有力量,基層思政工作者也應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成為學生心中永遠的三月春風。
一、弘揚“釘子”精神,奮發有為得人心。
所謂“得人者興”,“得人心”是順利有效開展各項工作的堅實基礎。對于思政工作者而言,要得人心先育己。在學習與工作中要始終保持善于擠、善于鉆的“釘子”精神,秉持“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態度,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思政工作者只有讓自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先生”,才能像“北辰”一樣“眾星拱之”。
要得人心必盡責。思政工作事無巨細,涉及到學生的方方面面,獎助評定、活動策劃、談心談話、下宿舍、進課堂,每一項都要求思政工作者必須像釘子一樣有“鉆”勁,把工作盡可能地做深做細,傾注無限的責任感,守好門前渠,種好責任田,使冗繁的工作得到學生的認可與支持。
要得人心須出新。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面對面的傳統工作方式固然極其重要,但在互聯網飛速發展、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思政工作者同樣要像釘子一樣有“擠”勁,搶占網絡媒體新陣地,運用“易班、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新技術貼近學生,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使工作活起來,增強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弘揚奉獻精神,潤物無聲暖人心。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雷鋒同志的這段問話也恰恰體現著思政工作的意義就在于“奉獻”。
奉獻真情陪伴。思政工作者常常要暫時忘記自己在家庭中子女、伴侶、父母的身份,只為在學生迷茫的時候,認真扮演好師長、家長和朋友的角色,幫學生解除困惑,用手中的星星之火幫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也常常要放棄休息時間,只為在學生遭遇逆境的時候,全身心陪伴學生跨越難關、重塑自我。
奉獻真心溫暖。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思政工作者決不能為了教育而教育,要始終把愛作為教育的基礎,把真心融入關照學生學習、生活、思想的件件“小事”中。一方面要真心寬容學生的過錯,放低姿態,用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另一方面要真心地用行動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多一些關懷,讓學生如沐春風、敞開心扉。
奉獻真誠感染。思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把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絕非易事,唯有信任做橋梁。思政工作者要用真誠的言行打動學生,用自身人生閱歷、學術成就、生活感悟觸動學生、感染學生,在學生的內心形成信賴感,思政工作才能真正入腦、入心,達到助力學生成長成才的目標。
三、弘揚愛黨精神,信念堅定穩人心。
“黨的聲音,就是人民的聲音。聽黨的話,就會開放出事業的花朵。”在雷鋒的那個時代要堅持跟著黨走,在當下的這個時代尤為如此。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黨領導高校工作的具體體現。在全球化、互聯網時代,網絡突破了高校、課堂、求知的傳統邊界,對師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學生工作者作為引導人、塑造人的“靈魂工程師”,務必要做到穩字當頭。
首先,自身要“穩”,思政工作者必須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自覺圍繞黨的中心任務,服務于黨的工作大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引領學生始終站在主流意識形態的隊伍里。
其次,陣地要“穩”,思政工作者必須把黨的領導落到思想陣地建設的實處,以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及各類社會實踐為依托,讓學生在身體力行的過程中自我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自覺抵制各種消極思想的侵蝕,增進對黨的擁護和對祖國的熱愛。
最后,標桿要“穩”,思政工作者僅靠一己之力很難“滿園春色”,必須培養好學生黨支部、學生黨員、學生干部,樹榜樣、立標桿,用源自學生的先進力量感染他人、激勵他人,切實發揮出朋輩引領、互助的作用。
(核稿:劉子建 編輯:杜楊 學生美編:周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