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n id="uwm0e"><center id="uwm0e"></center></dfn>
    校園新聞

    姚書志:把握至誠至博內涵 增強使命擔當意識

    2017-03-21 08:26 文/姚書志 點擊:[]

    編者按:當前,正在開展我校“大學精神”主題征文活動,這是全校“大學精神”的討論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我們繼承、我們堅持、我們創新、我們發展的“大學精神”,是我們每一位科大人共同的精神家園。也正是一代代科大人近60年的心血,澆灌培育起了陜西科技大學“大學精神”這顆巍然聳立、繁蔭如蓋的參天大樹。為了展示校內外各界人士關于我校“大學精神”的真切思考,特開辦【我的大學  我們的精神】專欄,登載征文,以饗讀者。歡迎各界投稿參與討論。

    日前召開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要求高校把凝練大學精神,踐行校風校訓作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工作,落到實處。當前,學校正在深入開展大學精神的思考和討論,作為學校的一員,我理解,大學精神有著豐富的內涵,校訓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我校“至誠至博”的校訓,其思想內涵究竟是什么?我們廣大師生員工怎樣煥發校訓精神的內生動力助力“追趕超越”?我們應該怎樣把踐行校訓和貫徹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起來?在此,我拋磚引玉,提出的一些初步思考,參加到大家的討論中來。

    光陰荏苒,歲月如歌。學校“至誠至博”校訓自2002年確立以來,已歷15個春秋。正如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所講,“校風校訓是一所大學最鮮明的精神烙印,往往凝練和浸透著師生員工和歷屆校友的集體記憶”。在學校即將60華誕的時刻,回望來時的路,既充滿曲折艱辛,又讓我們倍感自豪。今天看來,“至誠至博”既是對之前44年辦學精神的高度凝練總結,也為其后15年學校的發展歷程所豐富、所印證,還必將成為我們師生員工今后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心靈歸宿和精神家園。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為解決生活資料短缺問題,1958年,我國第一所輕工本科高等院校——北京輕工業學院應時而生,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急需輕工業人才,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為適應國家三線建設的戰略布局,學校于1970年遷至陜西省咸陽市,開始了30多年在西部非省會城市辦學的艱難歷程,為推進中西部的工業化進程輸送了大批急需人才,為輕工行業的發展成熟創造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按照國家高等院校布局調整的總體要求,學校于1998年由國家原輕工業部管理劃轉至陜西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體制。為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要求,破除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學校于2006年再次搬遷至西安市,全力抓學科、強科研,聚人才、求突破,努力實現傳統輕工行業向新興輕工產業轉型,取得了扎實成效。

    我們經常把學校近60年的發展歷程概括為“三次創業、兩次搬遷、一次劃轉”。每一次的搬遷(包括劃轉)都會帶來陣痛,都伴隨著充滿艱辛的創業過程。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學校在創業——搬遷——又創業(劃轉)——又搬遷——再創業的過程中,沒有因挫折而止步退縮,反而在艱難中不斷崛起,累蹶累起,百折不撓,逐漸發展壯大。飽含艱辛又波瀾壯闊的校史,就是幾代科大人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忠誠于教育事業的“至誠”的追求的最鮮明的寫照!

    學校從草創之初的4個教學系發展為13個學院(部),形成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等8大學科門類的58個本科專業;學校由當初單純的本科專業發展為本、碩、博完整的學歷教育層次,擁有了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重點研究基地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等二十余個科研平臺;先后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二等獎,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等多項教學科研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獎勵。每一點發展與進步,都是“至博”精神結出的豐滿果實。

    2002年“至誠至博”校訓確立以來,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以及黨的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發展成就,學校的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成為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陜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陜西省人民政府與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輕工集團公司共同建設的重點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高校。今年年初我校材料科學(Materials Science)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進入國際一流學科行列。師生在全國高校發明專利授權量、全國高校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上連續多年進入全國高校前列,位列陜西省屬高校首位。學校2012年被中共陜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陜西省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4年被中共陜西省委高教工委授予“先進基層黨委”稱號。當代陜科大人在15年雖然短暫卻可歌可泣的辦學歷程中,奏響了踐行“至誠至博”的壯美旋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學校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培養了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艾力更·依明巴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倪永浩教授為代表的十余萬優秀建設人才,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踐行著“至誠至博”的校訓,為黨和國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學校每一項成績的取得,都是以一級教授肖連波,一級工程師杜春晏、賴其芳等大師級專家教授為代表的一代代師生員工努力奮斗的結果,他們以誠立身,以博立業,推動了學校在教學科研領域的重大進展和突破,堪為踐行“至誠至博”的表率。

    “至誠至博”校訓,凝結著學校艱難曲折的辦學歷程,承載著科大人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歷史印記,放射著一代代創業者生生不息的精神光芒。讓我們每一位科大師生員工,把“至誠至博”作為團結奮斗、拼搏創新的精神旗幟,從中汲取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精神力量。

    “至誠至博”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

    在“至誠至博”四字中,“至”的第一要義是完善,完美;“至者盡也”,是最高級的形容詞。在這種意義上,“至誠至博”,就是要達到最完善的誠和最完美的博的境界。

    “誠,信也。”“誠”與“信”,都與“言”有關。“言”又與“心”有關,所以“誠”是一個道德實踐范疇。孟子說“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中庸》)儒家認為“誠”是天的根本屬性,努力求誠以達到合乎誠的境界則是為人之道。這些都是在強調,“誠”關乎一個人的道德內在要求,“至誠”是一個人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博,大通也。從十從尃。”(《說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講的是儒家增進學業,修養人格的功夫。“博”屬于認識論范疇,講的是學問和事業。“至博”說的是高尚的行為必須以博學為基礎,著重強調廣泛學習和學問淵博的重要性。

    由此可見,校訓“至誠至博”的概念,來自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個人的要求,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關系。每一所大學的校訓,既有傳承性、歷史性,又有時代性;既有普遍性文化內涵,又有特色性的精神內質。因此,在校訓中堅持優秀傳統文化基本內核,立足學校發展史的精神傳承,并賦予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關于“誠”、“博”,我們可以列舉出誠實、誠信、誠真、誠樸、誠摯、誠篤,博學、博大、博愛、博覽、精博、博雅……等很多解釋。結合我校既艱難困苦又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我理解“至誠”和“至博”各有三層含義。

    “至誠”是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內在關系的表征。首先是對自己,要誠實。“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大學》)這就是說,使意念真誠,就不要自己欺騙自己。別人看我們,就像能看見我們的心肺肝臟一樣清楚,是隱瞞不住的。這就叫做內心的真實一定會表現到外表上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小心。唯有對自己誠實,做到古代修身養性慎獨慎微的功夫,勤于自省,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水平,才有可能得到心理的平衡與平靜;二是對他人,要誠懇。孔子一再強調“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論語》)諸如此類的話,就是要說明,內在情感的真實和誠懇更勝于外在儀容和形式的講求。真情,是不虛、不私、不妄之情。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唯誠懇,才能以真情換真心,才能形成團結友善、樸素和諧的良好人際關系;三是對國家和社會,要誠信。“民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唯誠信,才有對國家和事業的忠誠,才能愛崗敬業,才可能善作善成。所以,只有忠誠于國家和事業,才能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誠實、誠懇、誠信之間是一種并列拓展、相互生發的關系,誠實是做人之根本,誠懇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流露,誠信是人在社會上的立足點,“至誠”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

    “至博”應該也包含三個層次:一是博學。“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誡子書》)科學史表明,近現代科學發展特別是科學上的重大發現和國計民生中的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常常涉及不同學科的相互交叉和滲透。唯學識淵博,才可能融會貫通、相生相長,才能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大顯身手。二是博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博學與博思是辯證統一的,只有博學,才能給博思提供素材;只有博思所學,才能學有所得,才能有所創新。三是博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孟子曾把個體人格劃分為善、信、美、大、圣、神六個層次,其中“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孟子·盡心下》),就是說,美的個體人格中完滿地實現了善和信的道德要求,而大人的人格特征不但體現了善信美的統一,而且能夠光彩照人,影響照耀其他人。在這種意義上,博大意味著在追求學問和事業的求真過程中,實現人生價值真善美的統一。

    “至博”所包含的博學、博思、博大三者之間是互為條件、邏輯遞進關系,因博學而博思,由博思而博大,最終成就人生,其根本是博學,最高境界是社會家國的責任擔當。

    綜上所述,“至誠”是思想道德建設的要求,要求師生要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在提高道德修養上永不停息,在勤奮敬業上心無旁騖、守志致遠。“至博”是科學文化建設的要求,要求師生在學問和事業上胸懷寬廣,求廣求精,在涵養學問和成就事業中,做一個有廣博學識并主動肩負責任擔當的人。德國哲學家康德有句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其中天上的星空正代表了物質世界及社會的規律,與我們校訓中的“至博”是一致的;心中的道德定律正是我們校訓中“至誠”的題中應有之義。“至誠至博”校訓,是我校師生員工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文化建設目標要求的高度凝練。以“至誠”致“至博”,以“至博”求“至誠”。正像康德所說,我們每一個陜科大人,都應該對“至誠至博”的校訓懷抱有日新月異,不斷增長的驚奇和敬畏。

    “至誠至博”不但體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更貼合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和方向。誠實有德、博學有才,“至誠至博”的校訓與黨和國家關于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要求是一脈相承的,也與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方針是一致的。也正是因此,“至誠至博”的校訓在學校的文化實踐中,不但為廣大師生員工所銘記,并且歷久彌新,越來越內化為科大人的精神文化認同和自覺追求。

    “至誠至博”中的“至”,除了當形容詞用,還可以當動詞用:一是“尚”(追求)意,二是“到也,為身體力行,親身實踐之意。因此學習傳承校訓精神,關鍵要在身體力行上下功夫。我們一定要把踐行“至誠至博”校訓作為貫徹落實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抓好抓實,抓出成效。

    立德樹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長期以來,全國高校在知識能力提高等專業素質培養方面盡管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畢竟已形成一套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為一體的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方案。相較而言,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統性、實效性還有較大差距。盡管馬克思理論教學納入了人才培養方案之中,但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培養起重要作用的社會實踐及課外活動卻缺乏統一系統規劃,使立德樹人難于落到實處。要切實落實立德樹人的責任,必須把“有字之書”、“無字之書”、“網絡之書”、“結合之書”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做到課時有保障、內容有規劃、方法有創新、方式有改革,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全體教師都要強化德育意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講的,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當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事,更不能看作僅僅是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事,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有教書育人的責任,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育人先育己,正人先正身。廣大教師要自覺以立德樹人為己任,不但要堅守學術道德底線,還要嚴格遵守課堂教學政治紀律底線,用自身學術成就、人生閱歷生活感悟觸動學生,把“至誠至博”體現在多學科協同育人上來,當好青年學生的思想引路人和事業追求筑夢人。

    教職員工要自覺發揮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職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了關于把有條件的黨務工作者培養成學術帶頭人,把行政系統主要負責人、學科帶頭人培養成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的要求。要完成這一任務,除了組織培養外,全體教職工都要樹立熱愛學習、善于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黨政干部要在加強“至誠”的同時自覺追求“至博”,學業務、懂業務;業務骨干要在加強“至博”的同時主動追求“至誠”,講政治、懂規矩。只有全體教職工始終堅持“至誠至博”的校訓,勇爭四個“一流”追夢科大,聚焦“十三五”筑夢科大,實現追趕超越圓夢科大,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就會真正落到實處,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就會順利完成。

    青年學生要準確領會“至誠至博”的內涵,并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青年學生價值觀養成時,曾形象地比喻說:“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至誠至博”校訓的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致的。同學們在思想道德修養過程中,對自己要誠實,對他人要誠懇,對黨和國家要誠信,在專業知識學習過程中,要切實把握博學、博思、博大之間的辯證關系。要自覺聯系學風建設活動,主動反省自己在學習態度、遵守紀律、行為文明、作風樸素、勤學善思、和諧交往等方面的問題,把“至誠至博”的要求在知與行上落細、落小、落實,不斷求新求真、博思篤行,真正鑄就理想信念,錘煉高尚品格,掌握豐富知識,為成長成才打下堅實基礎。

    “十三五”發展藍圖已經繪就,四個“一流”追趕超越,我們在路上。讓我們從準確把握理解校訓做起,從身體力行、躬身實踐做起,弘揚校訓精神,凝聚團結的力量,把中國夢、科大夢和自身的夢融合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以傳承和豐富“至誠至博”的校訓為己任,在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事業的積極探索與生動實踐中,繼續豐富自己,發展自己,壯大自己。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陜西科技大學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為陜西科技大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

    (編輯:杜楊)

    上一條:江蘇東方1號創意產業園來我校洽談產學研合作和人才引進工作 下一條:【聚焦思政工作】堅持“兩抓一打”實踐創新 強化思想政治理論研究 擔當好“四個堅強”服務學校事業發展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熟女|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毛卡片|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9久9久女女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二月|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人体模特|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精品三级内地国产在线观看 |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色综合色|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在线|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CHINESE中国精品自拍| 东北妇女精品BBWBBW|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99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麻豆丝袜高跟鞋AV|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综合喷水| 91精品国产人成网站| 1313午夜精品理论片| 国产精品午夜一级毛片密呀| 久久精品国产精油按摩| 97久久超碰成人精品网站| 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