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n id="uwm0e"><center id="uwm0e"></center></dfn>
    校園新聞

    【政策速遞】專家解讀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2016-10-24 14:28 來源:人民網、東方網、中國教育報 點擊:[]

    教育部新聞辦“微言教育”微博剛剛發布消息稱,從馬來西亞吉隆坡傳來的消息,2016年6月2日國際工程聯盟年會全票通過中國科協代表我國由《華盛頓協議》預備會員“轉正”,成為這項國際認證協議的第18個正式成員。這意味著,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CEEAA)認證的中國大陸工程專業本科學位也得到了美、英、澳等所有該協議正式成員的承認。這標志著我國工程教育質量得到國際認可,工程教育國際化邁出重要步伐。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主任吳巖今年4月12日在人民網訪談時曾透露,“《華盛頓協議》來華考察專家組已提供報告,建議接納中國為正式成員。”“今年5月底、6月初,我們將在國際工程教育聯盟大會,也就是《華盛頓協議》組織的全體大會上正式提出這個申請。”吳巖說。

    據吳巖介紹,幾乎世界上所有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都在這個組織里面。我們從2006年起就開始了中國工程教育認證的工作,今年3月,《華盛頓協議》派出專家考察組,對中國的工程教育認證進行了系統的考察。它在3月份發布給各個組織成員的一個專家報告里面,正式提出中國工程教育的質量標準、認證標準、認證程序以及組織機構,完全達到了《華盛頓協議》正式成員的標準,建議各個組織承認中國的認證質量。

    華盛頓協議使中國工程教育有可能融入世界工程教育的發展,但互認并不是最終的目的,學習、了解、跟蹤、掌握世界工程教育的潮流,切實提高我國工程教育質量才是“不忘初心”。

    7月27日,全國100多所地方高校結盟,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結為“全國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聯盟”,加快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步伐,促進地方高校按國際先進理念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促進高校與國際接軌的步伐。那么,《華盛頓協議》對中國工程教育改革有何啟示?

    我國工程教育規模現居世界第一。全國開設工科專業的本科高校超過1000所,各校開設的工科本科專業達1.5萬個左右,接受高等工程教育的在校生規模達數百萬人。然而,作為一個工程教育大國,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未發展成為工程教育強國,卓越工程技術人才還無法滿足“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之需。

    針對這一現狀,我國從2008級大學生起試點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0年起正式實施。至今,從首批61所試點高校、到第二批133所、再到第三批14所,已覆蓋30個省份208所高校。其中,985院校28所、211院校42所、普通本科院校119所、新建本科院校19所。

    從所屬關系看,教育部直屬高校45所、其他部屬高校15所,還有地方高校148所。可以說,此次在滬結盟的地方高校占比超過七成,是“卓越計劃”實施的主力軍。從參加“卓越計劃”培養的在校學生人數看,近年呈現増勢,最近幾年每屆學生達5萬人數量級,累計已培養20多萬“卓越工程師”人才,其中碩博研究生達3萬余名。同時,參與這項計劃的企業也達數千家之多,包括大量大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

    事實上,在2013年“卓越計劃”實施期間,我國就已申請加入《華盛頓協議》,并成為了預備成員。但進入“預備”階段,最短2年后才可成為正式簽約組織。其中,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國內認證體系和程序實質等效于協議其他成員的認證體系和程序;二是認證所采用的畢業生標準實質等效于協議中的畢業生素質要求。工程教育界普遍認為,締結《華盛頓協議》,有利于提高我國工程教育質量、促進我國按照國際標準培養工程師、提高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對于我國工程技術領域應對國際競爭、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推進我國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基礎和關鍵。

    對此,教育部理工處有關負責人在滬表示,我國應當從《華盛頓協議》的“實質等效”來思考工程教育標準,同時從“認證要求”思考工程教育評價。事實上,《華盛頓協議》對畢業生素質的要求非常之高,包含12個方面,劃入“知識維度”、“解決工程問題能力維度”、“通用能力維度”、“態度維度”等4個維度,包括工程知識、問題分析、設計/開發解決方案、研究、使用現代工具、工程與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職業規范、個人和團隊、溝通、項目管理、終身學習等,其中不少是傳統工科教育中所未能覆蓋的方面,甚至包括工程倫理等德育內容。

    全國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聯盟首屆理事單位表示,“華盛頓協議使中國工程教育有可能融入世界工程教育的發展,但互認并不是最終的目的,學習、了解、跟蹤、掌握世界工程教育的潮流,切實提高我國工程教育質量才是‘不忘初心’”。

    推動工程教育改革的國家戰略

    工程教育認證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從2005年起,中國開始建設工程教育認證體系,逐步在工程專業開展認證工作,并把實現國際互認作為重要目標。

    “這不僅是工程技術人才跨國流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工程教育認證還肩負著推動工程教育改革,完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重任。”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原副校長余壽文全程參與了認證體系的研究、設計和構建工作,是加入《華盛頓協議》的重要推動者和親歷者。在他看來,中國工程教育在校生約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總數三分之一,工程教育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總體質量,因此認證標準的選擇非常重要。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工業發達國家都建立了工程教育認證制度,并通過多邊協議實現工程教育學位國際互認。其中,由美、英等國主導的《華盛頓協議》體系是國際上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四年制本科工程教育學位互認體系。

    “從實踐來看,《華盛頓協議》體系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以學生為本’,著重‘基于學生學習結果’的標準;二是用戶參與認證評估,強調工業界與教育界的有效對接。”余壽文說,在借鑒《華盛頓協議》各成員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中國在制度設計、標準建設、組織機構等方面按照國際實質等效的要求開展工作。

    精準發力,直指教學改革“最后一公里”

    經過近1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在31個工科專業類中的18個專業類開展了認證,截至2015年底,已有553個專業點通過認證。10年來的認證工作經驗表明,課堂教學已經成為工程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軟肋”。

    “在認證實施過程中,我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教育思想的轉變,認證強調專業人才培養結果導向,要求教師將畢業生出口要求分解對應到課程上去,并在課程教學中有效實施。而我國高等教育長期以來是學科導向、投入導向,這個觀念貫穿在專業課程設置、教學實施、考核評價等方方面面。”余壽文坦言,理念轉變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這方面,對認證工作有深入研究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南京大學教授陳道蓄深有感觸。在他看來,工程教育認證精準發力,直指課堂教學“最后一公里軟肋”。作為建設國際實質等效認證體系的積極參與者,同時又是一名在本科教育一線承擔課堂教學任務的教師,陳道蓄深感《華盛頓協議》要求的“基于產出”的評價方法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極為有效的手段。“這個過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間達到理想效果,但幾年后回頭看,課堂面貌一定會大有改觀。”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實踐證明,被認證專業準備認證的過程其實就是全面發動并積極推行課堂改革的過程。專業認證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是通過專業認證高校的共識。

    “專業認證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和持續改進為三大基本理念,與傳統的內容驅動、重視投入的教育形成了鮮明對比,是一種教育范式的革新。”北京交通大學副校長張星臣積極推動該校多個專業參與認證。他介紹說,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教育理念發生改變,基于成果倒推思維,教學設計進行了全面改造。

    作為全國兩所考察院校之一,北京交通大學兩個專業接受了《華盛頓協議》國際專家現場考察,考察結果作為我國“轉正”的重要依據。

    在張星臣看來,通過開展認證,學生、教師、管理人員都將受益。學生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培養目標和課程學習結果,通過持續的形成性評價獲得學習成就體驗;教師在產出導向的模式下,不受教育方法的限定,充分展現教育藝術來實現既定目標;管理人員通過開展學習產出評估,可以隨時了解教學質量,并及時調整資源配置。

    “中國加入《華盛頓協議》意味著專業認證具備國際實質等效性,能促進高校專業按國際先進理念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加快高校與國際接軌,最終建成國際一流大學。”張星臣說。

    “回歸工程”、培養學生的“大工程觀”是當今國際工程教育的主流理念。《華盛頓協議》對畢業生提出的12條素質要求中,不僅要求工程知識、工程能力,還強調通用能力和品德倫理,主要包括溝通、團隊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工程倫理等方面的內容。

    “這也是《華盛頓協議》國際實質等效的標準對我們的重要啟示。”余壽文說,我國傳統的工程教育更加注重畢業生的工程知識和技術能力,對于溝通、團隊合作、工程倫理等方面重視不夠。我們曾經面向用人單位做過調查,發現用人單位更看重學生的品德、溝通、團隊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這也是我們的人才培養需要特別注重的方面。

    助力創新驅動,開啟工程教育新時代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監事長宋天虎認為,《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以及“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部署和一批重大創新工程與智能制造重點項目的實施,為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面對當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高等院校中占有最大比重的工程教育,怎樣抓住機遇,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工程科技人才,更好地服務產業的轉型升級,既是高等院校迫切需要尋找的答案,也是工業界最關心的問題。宋天虎坦言,過去一段時間,我國工程科技人才隊伍與人才培養過程存在的諸多問題,掣肘制造業創新發展。

    “恰逢其時,我國高等教育提出了內涵式發展以及全面提升質量的工作目標。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在認證工作中,構建起教育界與企業界深度融合的工作機制,使行業真正進入工程教育人才培養和質量評價的諸多環節,實現了工業界與教育界的有效對接。”宋天虎領導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參與認證體系組建,并組織實施機械類專業的認證,他對此深有感觸。在宋天虎看來,加入《華盛頓協議》,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國際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這一成功對于我國積極主動開展全球化工程合作,提高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宋天虎表示:“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的工程教育將以加入《華盛頓協議》為契機,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和智力支撐,并將成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由大到強的重要引擎。”

    “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工程教育,加入《華盛頓協議》,不僅是中國工程教育國際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對于世界工程教育,特別是《華盛頓協議》也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汕頭大學執行校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顧佩華表示,在工程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很多學校在《華盛頓協議》標準基礎上,豐富和完善自己的培養特色與要求,積累了中國在工程教育和教育認證方面的最佳實踐經驗,這將推動全球工程教育認證及互認,擴大《華盛頓協議》全球影響力,促進工程教育全球化發展。


    【新聞鏈接】《華盛頓協議》

    《華盛頓協議》是國際上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工程教育互認協議之一。其宗旨是通過多邊認可工程教育資格,促進工程學位互認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國際流動。工程學位的互認是通過工程教育認證體系和工程教育標準的互認實現的。我國的工程教育認證由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組織實施,對外由中國科協代表中國加入《華盛頓協議》。

    《華盛頓協議》成立于1989年,最初由6個英語國家的工程專業團體發起成立。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發展成為最有國際影響力的教育互認協議,成員遍及五大洲,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香港、南非、日本、新加坡、中國臺灣、韓國、馬來西亞、土耳其、俄羅斯等正式成員及預備成員。

    《華盛頓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①各正式成員所采用的工程專業認證標準、政策和程序基本等效;②各正式成員互相承認其他正式成員提供的認證結果,并以適當的方式發表聲明承認該結果;③促進專業教育實現工程職業實踐所需的教育準備;④各正式成員保持相互的監督和信息交流。
    (核稿:崔楠 編輯:杜楊 學生編輯:康松磊)

    上一條:杰出校友丨張小兵:來自陜科大的神舟十一號“航天員眼睛”鑄造者 下一條:“第一輔導員”作者朱廣生來校作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交流

    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91精品视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嫩草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999在线视频精品免费播放观看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九九热线精品视频16|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网影视| 国产原创精品 正在播放|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自产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6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9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视频| 狼人无码精华AV午夜精品|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只做精品| 国产精品禁18久久久夂久| 99re6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天堂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 国产精品66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高清在线观看|